昨天,周一。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天又是新的一周事情的开始。但对38岁的罗兵来说,这是他加入“成都好吃嘴秀吃货照获大奖”拉票冲刺的最后一天。这个头奖为“泰国5天4夜吃货之旅”的运动,他已坚持了一个月之久。2012年辞掉事情后,他开始借助网络在成都搜寻种种免费抽奖的运动信息,目的很简朴,“薅一点羊毛”。
无需成本,每天对着电脑或者手机,不停地刷屏推抽奖运动的商家微信民众号——这样的事,罗兵已干了3年。
成都商报记者近日走访了罗兵等“抽奖专业户”,纪录下他们的“抽奖人生”。
中奖上百次 一晚上搞定空调 小奖品直接弃领
阿坤的家在一楼。通常情况下,他习惯把领回的大件奖品,堆放在进门的鞋架旁边,昨日,他从成都西门坐地铁到东客站四周的一楼盘售楼部,领回了一件香蕉牛奶。
他掀开手机,在2月27日结束的微信点赞赢蛋糕的抽奖运动中,他的票数位列前10名,“隔两天该领蛋糕了。”而在最近一个月,他还先后在其他微信民众号通过刮奖和积累投票,赢得了一箱方便米饭和四星级酒店一晚免费住宿。“要是我把奖品全部生存好的话,可以开一家生活小超市了。”阿坤翻出了放在家中的充电宝、自拍杆和便捷秤,有的还没来得及拆封。
玩抽奖运动4年来,阿坤自称大巨细小的奖品中过上百次,最初是有奖必领,如今他放弃了一些小奖品。他指着卧室墙壁上的长虹空调说,“那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奖,但奖越大,中奖历程越辛苦。”
其时,长虹商城的抽奖运动,需要加入者找人投票,每一票得分有加有减,如果总分恰好到中奖的分值,就算乐成。在微信群的资助下,运动开始第一天晚上,阿坤就把空调搞定了。
其实阿坤“真正开始发力”,是从2014年起。“横竖从2014年到现在,我就没有再充过话费。”阿坤笑了一下说,他的话费不高,因为平时没有事情,联系的人少,每月8元钱的套餐和2元钱的亲情包月号码,每个月话费也就十几到几十元,而2014年以来,单单通过“成都移动”微信民众号推出的抽奖运动,中得的话费少说也有三四百元。
群体的力量 平均一周三次抽奖运动
2012年,带女朋友看了一场影戏后,阿坤在想,有没有免费领取影戏票的运动,经朋友介绍,他下载注册了一个账号,第一次领到了免费影戏票。
这次经历让他在免费追逐礼品的路上尝到了甜头,在微信民众号还未雨后春笋般降生的时候,他开始筛选出一些活跃分子,决定建个群把这些人集结起来,实现信息共享、相相助力。阿坤的群着力于成都本土,用他的话说,“外地人中了成都的奖,不行能专门坐飞机过来吃顿免费牛排嘛。”
不到半年,阿坤的群生长到了200人,随后,群里面的人数开始猛涨,朋友拉朋友,通常玩运动而且愿意互帮相助的,阿坤都收,如今,群里的人数已经到达400多人,阿坤也被众多玩家称作“大神”,遇到一些“僵死粉”或者只拉票不帮别人投票的人,他会将其踢出大群。
“这应该是成都本土最大的一个玩抽奖运动的群。”尽管没有做过比力,但阿坤很有底气。他向成都商报记者展示了一个暖锅店免费券的获奖者名单,十名获奖者中,数出的一半都是他群里的人。从微信群的聊天纪录看,群里平均一周至少会泛起3次种种抽奖运动的信息。
阿坤说,建了群以后,他最多时一个月至少要领10次奖。在他看来,现在领奖次数多,但奖品种类单一,因此遇到同样的奖品,他不愿去领了。“我现在把自己玩成个半职业的了。”
如今,阿坤又处于失业状态,在没奖可领的时候,跑一下车,“究竟充电宝、方便面不能当饭吃”。
抽奖达人揭秘:大奖,要么坑人 要么累人
成都商报记者在微信上搜索“成都”打头的民众号,商家囊括了餐饮、房地产、旅游等各大行业。送出的奖品,从就餐、住宿体验,到影戏票、景点门票、电话费,再到饮料、坚果、大米、粮油、保温杯、充电宝以及种种生活用品,其中,价钱上千的家电和苹果手机,也偶有泛起。
抽奖变迁:
从箱子摸奖,到朋友圈点赞
年近60岁的梁治国叹息,抽了十几年的奖,他自称算是见证了这些年抽奖运动的变迁。“2000年,火车北站四周一家杂货店开业,老板搭了个舞台,准备了一个红色纸箱,让过往市民把手伸进箱子里免费摸奖,领取一些洗漱用品。”如今他发现,相比现在的网络抽奖,以前那些原始的抽奖运动在大街上已经绝迹了,“但那时的抽奖运动每个法式都在眼皮底下,很公正。”
如今微信抽奖的方式,除了刮奖、玩游戏积分和转转盘之外,拉票是最常见的。其中,在朋友圈点赞数量的评选中,抽奖人将商家的宣传信息发到朋友圈之后,邀约微信挚友给该条朋友圈点赞,在运动截止日,将朋友圈点赞的截图发送给商家,商家凭据点赞数量对抽奖人进行排名。另一种凭朋友圈转发数量的方式对抽奖人来说要麻烦许多,这需要发动微信挚友发一条与自己相同的朋友圈,并收集每一条朋友圈的截图,商家凭据截图数量来评判名次。
恒久关注抽奖运动的李密向记者总结说,现在的抽奖运动,要么坑人,要么就很累人,尤其是大奖。今年年初,成都一家海鲜餐馆推出了免费领取苹果6s手机的运动,凭据运动评比流程,李密将该店的美食发到朋友圈后,让群里面玩运动的朋友资助转发,朋友又将转发的截图回传给李密,“连续10天,每天手机不离手,弄到凌晨两三点钟。”最终,李密收到了320张转发截图凭证,他志在必得。
1月19日,在评选运动最后一天,他致电该海鲜餐馆民众号上的电话,对方让他先传几张朋友圈转发的图片已往,以讲明加入了运动,并称择日通知他到现场检察朋友圈转发数量,不外运动结束后几天,李密没有获得任何通知,于是上门找到该店大堂经理,对方却称获奖名单已宣布,让他奇怪的是,自己作为加入者,手机里存的320张朋友圈转发截图还没有给对方检察,对方宣布出来的结果中,“网名居然被刻意省掉了几位字母。不把凭证宣布出来,谁知道票数有没有被后台悔改?”
抽奖变味: 懂技术的修改数据拿奖
即便像阿坤这样的“大神”级抽奖人,对于修改抽奖数据的技术人员,也是望其项背。“他们才是大神,凶得很。”
其实,在猛烈的竞争背后,一些抽奖者也动起了利用编程和软件对运动数据进行修改的脑筋。昨日,记者联系上了一位从事编程的玩抽奖人士,对方透露,网推公司的后台法式员可能直接利用分数。与此同时,抽奖人也会在抽奖运动法式上动手脚,另有专门资助刷票的团队。“这主要集中在以玩游戏获积分的抽奖运动中。”
该抽奖人称,曾经在一个民众号推出的玩网页游戏积分获奖的运动中,他通过电脑操作,更改了自己的积分。“好比凭据闯关的数量获取积分,游戏玩得越好,积分越高,名次就越高。”然而,像积分这样的客户端数据,在上传后台服务端之前,可以通过电脑操作,将数据更改,“原来你只闯过3关得了3分,但懂技术的可以将自己的分数改得更高。”
另一种考手快的点击游戏,抽奖人还可直接下载一种点击加速器,“原来每点一下有一分,但通过这样的加速软件,点击一下,分数会跑到好几分。”
商家的老熟人 有人无所谓 有人烦
“‘抽奖专业户’险些占据了好博体育公司获奖者的半壁山河。成都一家餐饮公司的卖力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
对方称,其实每一次加入者在发朋友圈之前,公司都市要求其到店品尝、拍照,再将照片和感受发到朋友圈,“抽奖人为了赢得奖品,到店里炒起了人气,把店里的美食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转发,把餐馆的品牌和运动流传出去,这是好博体育希望看到的。”
该卖力人称,最终的目的照旧靠他们口口相传,发朋友圈只是个运动的形式,因此加入者是否都是牢固的群体,其实无所谓。
不外对于需要用抽奖运动宣传新产物和优惠政策的公司来说,老面孔却不受待见。成都某连锁超市市场部事情人员称,零售业受众自己就很广,相比影戏票、门票和牢固的产物,赠送购物卡的抽奖运动更能切合每一小我私家的胃口。“好博体育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够加入运动,了解公司的产物优惠信息,但如果这些信息恒久被牢固的群体攻克,也就失去了意义。”
对方坦言,那些专业的抽奖人为了奖品,频繁惠顾,其实并无问题,只是对商家来说,抽奖人带走奖品,在看似热闹的局面背后,商家的目的却没有到达。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