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暴正席卷彩票业。近日,我国首次大规模宣布针对彩票资金的审计结果。审计署通告显示,此次共查出虚报套取、挤占挪用、违规采购、违规购建楼堂馆所和发放津贴补助等违法违规“问题资金”169.32亿元,占抽查资金总额的25.73%,意味着超四分之一被审计资金存在问题。据媒体报道,目前审计署已向有关部门移送违法违纪问题线索90起,有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中。
彩票业是革新开放后泛起的新兴行业,民政部自1987年开始刊行的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彩票(简称为福彩)的前身,国家体育总局也从1994年开始刊行体育彩票(简称为体彩)。最初,受技术、刊行等条件制约,彩票刊行成本较高,两家彩票机构刊行规模有限。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刊行彩票的兴起,使彩票业迅猛生长,彩票销售额逐年增加,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生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4年我国彩票年销售量达3823亿元,年募集彩票公益金量凌驾1000亿元,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彩票销售国。特别是从2006年到2014年,我国彩票年销售额从819亿元增长到3823亿元,翻了两番多。
但是,在彩票业快速生长的同时,彩票资金治理杂乱、用刊行费滥发奖金津贴、公益金未真正投向公益项目等问题频频泛起,彩票资金成为不少单元的“唐僧肉”。例如,此次审计发现,违规使用彩票购建楼堂馆所、发放津贴补助、用于“三公”等支出达36.02亿元。
此外,彩票市场恶性竞争严重,违规互联网彩票销售等行为恒久得不到有效根治,部门地域还愈演愈烈,甚至滋生赌钱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了彩票的公益属性。此次审计发现,17个省份未经财政部批准,违规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630.4亿元。其中,北京、广东、上海的违规互联网彩票销售均接近百亿元。
彩票业之所以乱象丛生,究其原因是,彩票业的执法规则体系尚不健全,羁系体制存在漏洞,主管部门既当“评判员”又当“运发动”,导致彩票资金治理杂乱、刊行费恒久居高不下。
尽管我国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彩票治理条例》,但《彩票治理条例》属于行政规则,立法条理低,没有打破历史形成的彩票多部门羁系模式。
目前,国务院卖力彩票刊行审批,财政部门卖力彩票政策制定及彩票市场羁系,而民政部门、体育部门划分卖力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具体治理、行销事情。这种彩票的多元羁系框架倒霉于对彩票业的羁系。
由于具体卖力彩票的财政、民政、体育三部门都是级别相同的国务院部门,这增加了协调的成本和难度,使财政部的羁系职责难以落实。而且民政、体育部门肩负着彩票行销与治理的双重职能,既当“评判员”又当“运发动”,羁系者与羁系工具间的利益关系扭结,羁系难以到位。
此次审计风暴再次袒露出彩票业的羁系漏洞,倒逼彩票业进行体制革新。目前,对审计泛起的问题,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均体现将落实整改,进一步完善和增强彩票羁系事情,同时积极推动彩票治理体制革新和机制创新。
目前,我国彩票业的生长还处于低级阶段,在立法、羁系、刊行等方面另有待完善。应借鉴国际彩票业的乐成经验,促进我国彩票业康健生长。
首先,应完善彩票业相关执法、规则,制定《彩票法》,以健全的执法体制,保障彩票业康健生长。
其次,应构建独立、专业的羁系机构,增强对彩票业的羁系。目前,我国彩票业的羁系机构是财政部,但是受其级别和规模限制,很难有效地履行彩票业的羁系职责,应建设不隶属于政府某个部门的、独立的彩票业羁系机构。
再次,彩票刊行应引入竞争机制,以此来降低刊行用度。目前我国的彩票市场接纳高度垄断的营销模式——双寡头垄断,彩票刊行费占彩票总盈利高达15%,远远高于国际老例的5%。对此,应破除彩票刊行机构隶属政府部门的体制,让刊行机组成为企业,考虑到彩票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赌钱性与公益性双重属性,政府应对这些企业接纳特许经营的方式,促进企业间的竞争,以降低彩票刊行用度,提升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让彩票公益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