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审计署首次宣布针对彩票资金的审计结果,共查出虚报套取、挤占挪用、违规采购、违规构建楼堂馆所和发放津贴补助等问题资金169.32亿元,占抽查资金总额的25.73%;与此同时,还发现个体主管单元和彩票机构事情人员勾通牟利……种种问题,触目惊心,“审计风暴”袒露了彩票行业的陈年积弊。
彩票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助推器”,随着彩票事业蛋糕日益做大,其公益作用日益凸显。但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近年来彩票业的形象不佳、口碑欠好,从种种彩票“乌龙”事件到彩票涉贪涉腐案件,不停引发关于彩票资金的怀疑。而且,彩票公益金的作用没有获得很好发挥,其中一部门没有反哺到社会公益事业上,此次审计揭露的只是彩票问题的冰山一角。公益金成了“唐僧肉”,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衷不符,不仅损害了购彩者的利益,更使得彩票业遭遇信任危机。
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彩票资金被挪用?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治理体制畸形,彩票治理者同时又是经营者,“亦官亦商”的角色为挪用资金、中饱私囊提供了较多的可能。账目治理不透明,彩票资金尤其是公益金关闭运作,有几多钱、怎么花、花得有没有效果都是一笔糊涂账,为一些人闪转腾挪提供了“掩护色”。羁系乏力,羁系左手看右手、“老子”管“儿子”,助长了一些内部事情人员上下其手舞弊的胆子。因此,破解彩票问题,还需要从这些方面下手。
治理体制要捋顺畅。截至5月底,民政部以及相关地方已通过追回资金等方式整改问题金额145.1亿元。这些虽然都是须要的,但实际上治理体制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彩票治理者同时又是经营者,其结果不是把彩票资金视为己有,将公共事业异化为部门利益,就是以行政权力为资本,明里暗里寻租牟利。体制不理顺,难以触及基础;“亦官亦商”现状不解决,其他无从谈起。加速推进彩票治理决策、执行机构疏散,台湾地域的公益彩券运作或许有值得借鉴之处:彩票不由政府直接刊行,而是果真招投标,交给市场运作,从制度设计上堵住权力滥用的漏洞。
资金账本要摊开晒。阳光最防腐,果真透明对于预防停止暗箱操作、贪污糜烂等的重要性无需赘言。现行《彩票治理条例》明确划定“彩票公益金的治理、使用单元,应当每年向社会通告公益金的使用情况”,相关方面也体现以后将彩票资金向社会果真。但现实情况是,划定有时过于笼统,宣布往往“粗线条”,让民众雾里看花,云山雾罩。因此,有须要在执法层面将如何宣布划定得更详细些、严密些,每一分钱都花得明白、用到实处,一些见不得光的工具就会“见光死”,一些“障眼法”“小行动”也不敢轻易使出来。
监视问责要动真格。治理体制顺畅了,资金账本透明了,接下来理所虽然是落实监视问题。监视,不仅靠自我监视,还要社会加入;问责,不仅是出了问题整改一番,而是时时抓紧、力求长效。只有让人明了伸手必被捉、触线必受伤,才气使人心有所畏、行有所戒;反之,再严密的制度也可能空转,再美好的允许也是空谈。拿此次审计来说,许多问题存在不是一天两天,如果主管部门羁系到位、问责有力,恐怕也不会被审计署抓了这么多“现行”。
昔人有言,“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症有轻重,治有缓急;症状差异,用药有别。彩票问题积弊已久,到了刮骨疗毒的时候,而不是小修小补;民众呼吁彩票革新日见深切,必须从基础上解决问题,而不能仅仅停留于整改。下定决心、拿出勇气,已经没几多余地可以退却,没几多公信力可供消耗。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