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上亿元巨奖被匿名领走引网友吐槽
插图/采采
羊城晚报记者 林曦
实习生 郭嘉聪
近日,英国彩票头奖被得主悄然匿名领走,消息一出随即引发网络热议。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4月6日晚,英国国家彩票开出历史最高的3510万英镑(约合3.2亿元人民币)惊天巨奖,随后被确认为1张彩票中得,引发很大惊动。但是据最新消息,该大奖得主已经匿名现身,而且悄然兑取了这一巨奖。类似的情况难免让人联想到海内频频现身的大奖“面具侠”,而关于隐私权与知情权的讨论再起引起热议。
英国惊天巨奖被匿名兑奖
对于上述大奖先不要过于惊奇,这并不是今年英国中出的最高奖金的巨奖。就在今年1月,其时曾开出6600万英镑巨奖,由两张中奖彩票平分,一举打破尘封21年的最高头奖纪录。大卫和卡罗尔匹俦实名、留照现身兑奖,而另外一张彩票的得主则选择匿名兑奖。在今年1月份前,英国最高巨奖纪录是在1995年缔造的2250万英镑,其时被两位生意上的相助同伴联袂兑走。
日前,据英国国家彩票讲话人介绍,刚刚中出的3510万英镑巨奖已被匿名兑走,“乐透彩票每周都在改变无数人的命运,造就一批百万富翁的同时也筹集了善款”。但与果真的金额不相称的是匿名的信息——英国国家彩票对获奖者的一切资料都缄口不提。这一举措引发了不少英国网友的恼怒,不少态度带有质疑、指责甚至是诋毁。
有网友体现:“为什么没有人给政府写信质疑乐透彩票每周开奖的公正性和诚信?成千上万的人诉苦过,但却从没有付诸行动。”可以看到网友对于彩票公正性的怀疑。另外,对于这样离奇的情节,有网友讥笑称,这样悄然兑走大奖是不卖力任的行为。
不外,虽然匿名兑奖引发英国网友恼怒,但也有网友留言态度轻松,甚至开起了玩笑称:“既然各人都不知道谁中奖了,那我就说是我中奖啦。”开出巨奖的国家虽然可喜,中出巨奖的得主虽然可贺,但无论是在英国,照旧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于是否应该匿名兑奖,仍然是极具争议的彩票焦点话题。
匿名领奖争议不休
此番匿名领奖并非先例,在英国匿名兑奖是获得许可的。据当地媒体《镜报》在英国国家彩票20年纪念日时的统计,中奖排在前20名的得主共计领走13.8亿英镑(约130亿元人民币)奖金。这里面其中有10位得主选择匿名领奖,拿走了5.58亿英镑,这些人兑奖的时候没有透露任何信息,而且有3位得主甚至要求别做任何报道。据该统计显示,有一位亿元得主没透露任何信息,其余的9位都是千万英镑级此外奖项,许多时候连性别都不晓得。
而在美国,果真领奖则相对是一种常态。2012年11月28日美国爆出两个累计中奖额高达5.87亿美元的强力球巨奖后,来自美国密苏里州的希尔匹俦在该州彩票机构的部署下出席了新闻宣布会,并配合了声势浩荡的例行核查。但也总有一些例外,去年11月4日,美国强力球彩票爆出一注1.44亿美元巨奖,然而这位得主却一反美国大奖得主露脸曝光的常态,自始至终没有露面,也没有果真姓名。原来,这位机智的得主参照当地执法,委托了信托机构为自己代领巨奖,从而制止了果真身份。
美国海内对匿名领奖的态度也存在分歧。近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众议院的代表们以95∶3通过了一项关于允许匿名领奖的提案。但这项提案遭到了西弗吉尼亚州彩票委员会的坚决阻挡,他们称阻挡这项提案的原因是“民众所期望的透明度”。
各国对中奖者的划定不尽相同
因一笔横财而来的变故屡见不鲜,从家庭到朋友,金钱见证了几多对挚友反目成仇,几多个家庭支离破碎。更有甚者,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
2006年11月15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货车司机亚伯拉罕·莎士比亚获得“佛罗里达乐透”彩票3000万美元头奖,他在与亲人反目、朋友翻脸后,过上了独居生活,但厥后便被有预谋的女友杀害并被弃尸,工业亦被夺去。就在去年,美国乔治亚州一幸运男子伯奇在11月获得了43.4万美元彩票大奖后,便遭遇蒙面歹徒入室抢劫,自己也惨遭杀害。同样的困扰在海内也时有发生。2008年9月,在福建泉州打工的熊某中了福彩一等奖367.8万元。中奖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亲戚朋友来找他借钱请用饭,熊某的生活一度陷入了杂乱。
放眼世界,各国对彩票领奖的划定不尽相同。凭据美国《信息自由法》划定,彩票治理机构必须宣布获奖者照片及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同时美国《小我私家隐私掩护法》又严格限制获奖者小我私家信息的用途,只能用于宣布获奖信息,而不能用于其他目的。英国的划定是可匿名,也可不匿名,即交给彩民来决定。即便如此,自愿选择果真领奖的彩民不在少数。加拿大呢,中奖者必须同意授权彩票局在任意一种媒体上宣布中奖者的姓名、地址和近期照片,只有狱警和卧底警察才气获得“格外开恩”的特权。目前,凭据中国相关的彩票规则的划定,彩票刊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彩票代销者以及其他因职务或者业务便利知悉彩票中奖者小我私家信息的人员,应当对彩票中奖者小我私家信息予以保密。
从这些划定看来,匿名与否关系到的是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平衡。完全匿名领奖有可能倒霉于重建民众对彩票的信任,而完全果真又有可能给获奖者带来风险,如何权衡两者的利弊成为了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难题。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