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7年曾开展过一项涉及9015个样本的大规模视察,结果显示约莫有4.4%的彩民购彩金额不低于月收入的20%,约为800元,他们的年购彩金额快要万元。调研还显示,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者组成彩票的购置主力。
有媒体报道称,学者王毅和高文斌视察了我国6个省25个都市的2126名电脑型彩票购彩者,发现购彩者以26~45岁年龄段为主,男性购彩者多于女性,低学历购彩者在彩票上的投入高于高学历者;购彩的动机有奉献爱心、娱乐和中大奖三种,以中大奖最多。
澳门一项研究提出,一小我私家每月把凌驾20%的收入用来买彩票就算太过。以此为尺度,前述视察发现太过买彩票的人占23%,更有4.52%的彩民花费将月 收入的一半以上用来买彩票。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彩民占了90.9%,而低收入彩民虽然在彩票的绝对花费上低于高收入彩民,但是他们的投入占收入的比 例更大。彩民中下岗、待业、无业人员的群体在彩票上的投入占其收入百分比高达20.86%,远高于其他人群,推测他们可能将此当成投资。有分析指出,彩票 是一种公益性质的运动,不能指着赚大钱,也不是一种投资。
在彩票销售量很高的某些地域,学者张冬梅视察了彩民的行为,发现有17%的人买彩票的支出凌驾了收入的20%,他们多数收入偏低,购置次数频繁,每次购置的金额高,已具有病态赌钱的特征。
三成问题彩民有心理问题
近年来,我国彩民数量一直泛起上升态势。北大彩票研究所2005年的全国抽样统计显示,其时购置彩票的人数比例占我国人口总量的14%,而到2010年已经上升到18.17%。
我国刊行彩票虽然是以公益为目的,但彩票又如同一把双刃剑,不少彩民带有投机心理,带有以小搏大的心态,因此部门彩民把彩票当成赌钱,将其视为一夜暴富的时机。个体人着迷其中,这可能会泛起严重的心理障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治医师李仁军等研究发现,该省32.0%的彩民存在心理问题,3.2%的人有病态赌钱。心理问题主要有强迫、抑郁、人际关系 敏感、焦虑等。有些人想发大财,买彩票投入很大却不中奖,于是老想翻本,甚至整天只想着彩票。有些人借钱买彩票,或者因为买彩票花钱过多而与家人争吵。
学者杨德森教授等认为,不能把彩票看成博彩,博彩是赌钱行为,严重者可生长为病态赌钱。李仁军认为,病态赌钱跟纵火狂、网络成瘾、购物狂、性瘾等都属于 行为成瘾,特点是掉臂结果地坚持做可能导致自我扑灭的行为。他建议着迷彩票的人可以做心理治疗,进行认知行为矫正,如果有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并发症,则需同 时对症处置惩罚,“这些人自觉去找专业机构求治的太少了,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彩票法》规范彩票业,引导彩民合理消费,掩护他们的身心康健。”
买彩票成瘾易走上犯罪门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彩民实验到中奖的甜头后,一发不行收拾,沉溺于彩票,更有甚者放弃本职事情,专心研究彩票。这种买彩票成瘾的行为不仅消耗了时间,恒久下去,还会导致资金拮据,甚至倾其家产,四处举债,严重者还会走向犯罪,给其本人、他人或社会带来不良结果。
此前有研究称,我国有类似成瘾症状的“问题彩民”至少有300万至900万人。其中就存在大量因购置彩票成瘾走上犯罪门路的案例。几年前,河北邯郸农行 职员在中大奖、发大财的飙狂大梦下,从金库盗出5100万元,将其中的大部门钱拿去购置彩票,结果照旧与大奖差之千里。另据媒体报道,2014年,济南一 着迷彩票5年的男子走上了偷盗之路。该男子理想一夜暴富,屡次买彩票但从未中过大奖,迷上赌钱机后越赔越多致破产,在偷盗保险柜后被警方抓获。
北京大学中国公益彩票事业研究所执行所长王薛红认为,买彩票成瘾的彩民中多数购彩支出金额较大、频率较高,从短期来看,这种情况会使得某一站点或某一地域的彩票销售激增。但从久远来看,随着不停的大额支出购置彩票,这些彩民的经济状况会日益恶化,多数人会选择借债、挪用公款,甚至通过偷窃来获得资金继续购置彩票,使得不良资金注入彩票刊行量中,倒霉于彩票市场的康健和谐生长,若不加以控制则会埋下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评论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