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阅读
公信力是公证行业的生命线,面对社会民众在彩票开奖公证、推诿公证等问题对其公正性提出的质疑,一方面需要加深全社会对公证行业的内部运作和角色定位的理解,从而回归合理的期待与认识,另一方面也需要清醒认识到行业生长的不平衡,在对公证质量提高中让民众感受到直观真切的公信力。
进入2015年以来,公证领域颇不平静,接连泛起的几个社会热点事件让相对低调的公证行业突然突入了民众的视线:先是1月25日,福彩双色球2015011期在无事前预告的情况下开奖延迟两小时,在场监视的评判人员对开奖真实有效的回应引发网民的果真质疑;之后微信朋友圈中一篇《独生子女无法继续怙恃遗产,99.99%的人都想不到》的文章历数独生子女治理继续公证中的手续庞大、法式繁琐,帖子在微信上被疯转,在社会上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3月1日,我国迎来了公证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九个年头。相比于同样提供执法服务的律师行业,社会民众对公证行业更为陌生。那么公证行业究竟公信力如何?今年以来陆续泛起的几个社会热点事件是否背后潜伏着公证行业公正性的隐忧?
彩票开奖公证不是走形式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认识公证往往是从电视屏幕上的彩票开奖公证开始的。人们看到的是每次现场都是两个公证员站起来念着内容相同的一纸文书,体现开奖历程经过公证了,以至于不少人发生了彩票开奖公证不外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而已。甚至有专家认为,开奖历程对于民众来说,其信赖的制度基础就是公证,如果公证自己没能给好博体育带来任何新的信息,则开奖历程公信力就会发生动摇。
2004年“西安宝马彩票案”中就曾发生过因为公证员玩忽职守最终锒铛入狱的事件,此事对公证行业的公信力发生了不小的攻击。那么十几年已往了,现在彩票开奖公证的公正性情况如何?
北京市长安公证处曾为中国体育彩票的开奖历程提供过公证服务,该公证处主任周志扬向记者体现,如果严格执行公证法式,那么彩票开奖历程中泛起造假、利用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据周志扬介绍,实际上加入一次开奖公证全程的公证员除了现场监视摇奖的两小我私家外,同时在后台的数据中心还需要两名公证员进行数据监视。每次摇奖开始之前,必须首先汇总全国各省、市、区彩票封箱时的销售情况数据:在各省层面由当地的公证员对该省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公证,而在北京国家体彩中心的评判人员则将汇总的原始数据刻录成光盘就地封存备份,摇奖之后奖池中的数据只有与这张光盘中的原始数据相吻合,开奖结果才气被认定真实有效。与此同时,在现场的两名公证员全程卖力开箱、取球、验球等事情,整个历程均由公证员完成,且正式摇奖历程中每一个号码的摇出都必须有公证员的监视加入。全国各省、市、区与开奖现场之间,前台与后台之间各自的评判人员相互独立,保证了整个开奖历程处于有效监视之下,极难造假。
而对于开奖延迟情况泛起的可能性,周志扬认为当个体省份泛起数据传输中断等意外情况时,评判人员会为了保证全国数据的完整性,不惜推后开奖直至数据齐备统一封存。这一点恰恰是公证执法监视作用的体现,但对于不了解彩票开奖公证内部流程的普通民众来说反而容易发生误解。
为何质疑公证“刁难”
到公证机构治理公证时“卡壳”的经历是许多人质疑公证机构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那篇网络疯传的关于继续公证的文章中,就描述了独生子女因为档案质料搜集困难导致在继续怙恃遗产的历程中遭遇法院和公证机构“两头堵”而最终无法顺利继续的现象,令人读完心有余悸。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相比于近些年全国继续公证治理高达年均60余万件的总量,网络文章展示的仅仅是极为稀有的个案,显然不能代表普遍情况,但是对于社会民众来说却留下了公证机构拒绝公证、推诿公证是否合理正当的疑问。
是否有权拒绝客户的公证请求,这是处置惩罚公证机构与客户关系时面临的问题,也是权衡公证行业整体是否具有公信力的一个视察角度。公证机构作为执法服务机构,为客户治理公证是其事情的题中应有之义,无正当理由不得对案件随意拈轻怕重、挑肥拣瘦,但另一方面如果所涉及的公证事项不切合执法划定或执法关系太过庞大,申请人无法提供相应证明质料,评判人依自身能力和条件又难以完成的,则评判人可以选择不接受公证申请。现实社会中,当事人委托的执法事务繁多且庞大多样,执法并不强求评判人一定要去完成这样的契约关系。执法如果做出这样的强求,不仅使评判人的事情结果无法获得保障,而且可能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对公证行业应该树立正确的认识。”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卫平说,“公证机构究竟不是侦查机关,他们对事实自己只有核实的权利,没有视察的权利。”
张卫平认为,目前我国只对伪造公牍书治罪量刑,而对伪造聚会会议纪录、遗嘱、签名等私文书并没有相关处罚划定,这就放纵了伪造行为,从而放大了公证行业审查证明质料的风险,那么公证机构自然会要求提供种种各样尽可能多的质料,在一些人看来这就是公证存在“卡壳”和“刁难”等问题。同时,由于当前公证行业在利益激励机制上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也故障了身处服务行业的公证机构“多走一步”。因此,在平衡公证服务的效率和公证机构的风险上,执法上的配套制度也应该同步跟上。“公证机构是否存在推诿公证的情形,应该用专业的尺度来加以判断。”张卫平说。
公信力是公证的生命线
当前我国公证行业公信力整体情况如何?近些年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是否对公证行业的公信力发生了攻击?据张卫平视察,我国公证行业公信力总体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也存在个体评判人员没有遵循公证操作要求的失职、甚至违规违法的情况。“这一方面与整个社会的大情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公证员的小我私家素质、行业羁系等有关。”
我国目前公证行业的生长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既有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域人员规模达数百人,年办证量十余万件,年公证收费上亿的事业体制或相助制公证处,又有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域人员规模在二至数人,年办证件数数十件,年收费不凌驾万元的行政体制的公证处。行业生长的不平衡,带来了现实生活中民众通过个案治理所感知到的公信力上的差异。反过来,如果公证事业不发达地域的当地居民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公证服务,则自然无法体会到公证的效用,不仅影响了公证公信力的提高,也越发剧了这种生长的不均衡局面。
“公证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性执法制度,也是替代诉讼的执法制度,它的使命、职责决定了公信力是其基本和生命。促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正正义,预防和淘汰执法纠纷,应当越发重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越发重视增强公证公信力建设,实现公证依法执业、规范执业、公正执业。” 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在采访中体现。
山东省近来以提高公证质量为切入点来提高公证行业的公信力,从而实现了近三年来公证业务在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情况下,杜绝了假证错证,大幅降低了瑕疵率,投诉上访明显淘汰。山东省司法厅公证事情治理随处长李邦喜认为,公信力的内在就是高水平的公证质量。“未来可以考虑利用信息化实现公证行业全国性的资源共享,山东目前已经尝到了甜头,这方面早走比晚走好。”
评论正在加载...